創新中心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
2021年3月29日,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一股打造成渝綿“創新金三角”的新力量破繭而出——綿陽科技城新區正式揭牌成立。
綿陽科技城新區規劃范圍包括綿陽市涪城區、游仙區、安州區所轄的9個鄉鎮(街道)所屬行政區域,面積396平方公里。其中,綿陽科技城新區直管區(以下簡稱“新區直管區”)是科技城新區的核心示范區和先行啟動區。
十九個月,新區直管區不舍晝夜、昂揚奮進,規劃設計藍圖繪就、一批基礎性重大工程項目啟動實施、企業入駐率成幾何倍數增長……
十九個月,新區直管區穩扎穩打、保持耐心,不急于添磚加瓦,集中力量啃硬骨頭、打攻堅戰,有效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不斷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在長江經濟帶、西部大開發、國家科技創新先行區等重大發展機遇疊加的背景下,科技城新區正奮進在新時代的浩蕩春風里,正書寫著奮斗者的精彩答卷,讓科技創新的宏偉藍圖加速走進現實。
創新基地
A“新”是開放創新 資源高端,動力澎湃,科創高地初綻新顏
創新是科技城新區直管區發展的獨特“基因”。
這個唯一以“科技”命名的新區,誕生之初便集三大使命于一身——推動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新高地,推動形成“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促進成都平原經濟區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深度融合發展。
肩負“三大使命”,新區直管區發展目標定位為:“科技之心,創享城脊”。
科技之心——打造新一代綿陽“城市之心”,一個體現高品質的科技城新名片;創享城脊——打造一條引領綿陽的中央脊軸,一個帶動城市高效發展的城市主軸。
作為科技資源富集的“黃金地帶”,這里集聚了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西南科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等一大批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擁有國省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等創新平臺32個。
同時,新區直管區還深入實施“招院引所”,中物院交叉科學創新中心、廈門大學科技園綿陽創新港、科技城先進技術研究院等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加速集聚,與電子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14家高校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如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今年2月,新區直管區發布的招聘公告:最高年薪45萬元。這就是新區直管區“真金白銀”的誠意。
高技術產業園
此外,新區直管區還面向全國征集金融街區地塊、科技大會堂地塊、云上大學城地塊、科技服務中心地塊和科創中心地塊五個地塊規劃的概念方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云上大學城地塊,按照規劃,這里將通過“云端”吸引匯聚國內外知名高校的智力資源,打造創新高地。
從“云端”到線下,對智力資源的集聚同樣不遺余力。通過新建、租賃、購買等方式,新區預計年內將打造出61套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
在深入實施人才興區戰略背景下,新區直管區堅定不移推動人才隊伍高端化,大力引進和培育頂尖人才、杰出人才、領軍人才、急需緊缺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五類人才”。目前,全區人才總量突破4.3萬人,入選國省重大人才工程24人。
在科創載體方面,新區直管區擁有全國唯一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全國首家軍民融合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平臺、全省首個軍民兩用技術再研發中心等科技服務平臺;聚集國家級孵化器1家、省級孵化器6家;建成創新中心、創新基地等產業載體70.7萬平方米,累計入駐企業1000余家,畢業企業160余家。
當前,新區直管區正按照“國際化、年輕化、景觀化、親子化、運動化”理念,持續完善“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集群”創新創業體系,豐富提升好學、好看、好吃、好玩、好創業“五好”創新創業環境。
九洲大道
B“新”是萬象更新 賽道寬廣,主體活躍,產城一體逐步崛起
產業是新區直管區發展的“基本盤”。那么,一個新型產業項目落地要多久?新區直管區給出的答案是——兩個多月。
7月29日,遠在上海的新區直管區駐外辦事處,兩名工作人員正在登門拜訪一家機器人企業。
再往前,6月底,經過2個月洽談,12個機器人產業項目正式簽約落戶新區直管區;僅用時60余天,投資7億元的新區直管區機器人智能制造產業園完成前期準備工作,正式開工……
今年以來,綿陽市委市政府作出“搶占產業新賽道”的部署。作為綿陽科技立市、產業強市的排頭兵和主力軍,新區直管區突出“科技+產業”布局,將“新賽道”瞄準機器人、數字經濟和醫療器械等產業,并先后赴深圳、北京、杭州等地,開展“新賽道”產業的招引工作。
瞄準“新賽道”,未來一個擁有“六大百億級專業產業園”的“千億產業園區”輪廓正在勾勒顯現:100億級高技術產業園、100億級機器人智能制造產業園、300億級數字經濟產業園、200億級軟件信息產業園、100億級融合創新產業園、100億級生物材料及醫療器械產業園……暢敘未來,每一個新區人躊躇滿志。
此外,為開拓產業空間,新區直管區將園區發展規劃、產業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統籌推進,產業用地新增3000畝;并強力推進存量用地“清閑促建”,清理閑置低效土地479畝、載體5200平方米。
與之相匹配的是,新區直管區還結合實際,廣泛征求意見,一月數易其稿,制定了《加快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1+N政策”》,根據不同領域,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招商引資、人才引育、金融支持、主體培育、項目建設”等7個方面精準匹配措施。
短短十九個月,在新區直管區大企業頂天立地,高新技術企業鋪天蓋地——
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集群化發展態勢明顯,新區直管區同時坐擁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九洲集團、中物院唯一軍轉民產業平臺——久遠集團兩大總部基地。
數據顯示,新區直管區現有“四上”企業193家、10億元以上企業7家,省級及以上專精特新企業24家,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家。有效高新技術企業達到92家,瞪羚企業4家,軍民融合企業103家、評價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79家。市場主體總數達到13401戶。
活躍的主體,是新區產業發展的最大優勢,也是新區持續發展的底氣所在。
6月9日是第十五個“世界認可日”,綿陽科技城新區檢驗檢測產業園開園儀式舉行。該產業園的開園為新區直管區檢驗檢測認證產業搭建了合作、交流、共享的良好平臺,也向創建“國家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示范區”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新區則將以檢驗檢測為特色的科技服務業,作為園區兩大主導產業及兩大特色產業進行培育,以延鏈補鏈增鏈為抓手,形成以檢驗檢測認證為“連接器”的科技服務業聚合新路徑。
當前,新區直管區已搭建了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綿陽區域中心、中國科技城計量認證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等綿陽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體系,聚集各類檢驗檢測機構29家。
九洲集團
C“新”是日異月 新綠色發展,夯實根基,城市品質升級蝶變
綠色是新區直管區發展的底色。
推窗見綠,出門遇園,凝眸是景。9月3日晚,央視《新聞聯播》頭條“奮斗新征程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主題報道播出《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不斷提升生活品質》,把鏡頭聚焦在8月才完成“更新升級”的新區直管區園藝湖公園。
“口袋公園”方寸之美,只是新區直管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
看地形地勢,這里地形以淺丘和平地為主,地勢呈東西走向,形如即將蝶變的蠶蛹,涪江、安昌江兩江呵護,有鼓樓山生態帶等三條自然綠廊。
看生態質量,這里主要流域出境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1.3%、綠地率達38.6%,PM2.5年均值30微克每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率為89.3%。
這樣一片土地上,新區直管區如何持續提升城市品位,彰顯魅力?
“產人城”融合發展,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翻開《綿陽科技城新區直管區城市設計》方案,創業大道兩側是大片綠色空間——這是鼓樓山公園和安昌河沿線綠地,按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同時兼顧市民運動健康生活便利,這里正在高標準建設綠道騎行道。
在堪稱整個新區直管區內的一張“白紙”的西片區,正以全球視野和世界眼光,規劃建設集科技、產業和城市新中心于一體的綿陽新的“城市之心”。
投資134億元綿陽科技城新區科技創新產業集群及基礎設施統籌建設項目加快推進:包含6.9公里創業大道西延線東段、26公里市政道路等基礎設施,以及93萬平方米的創新中心、科技服務中心等科技創新產業集群,全面建成后將以創業大道為軸,從東向西立體呈現科技創新、科技產業和科技服務三大組團。
今年,在綿陽深入實施“生態美市”戰略,大力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提質三年行動的背景下,新區直管區全面排查市政道路設施、加快推進綠化提升改造、多舉措抓實環境保潔。
老小區實現微更新,街角損壞的招牌不見蹤影,在氧吧里生活,在花園中工作……無數生活中富有溫度的細節,為新區直管區的生態之美作出生動注腳。
建設高品質新區,有品位還得有溫度。
9月19日上午,在新區直管區住建局辦公室,行政審批股股長胥娟正忙著處理新區直管區高技術產業園《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等資料。她的工作實現了園區事園區辦。
當天,綿陽市放權賦能集中交接儀式首批第三站在新區舉行,新區承接了14項市級管理權限。
目前,新區直管區內“園區事園區辦”“一件事一次辦”精細化落實,“市區聯辦”“一站式”線上服務全面推廣,政務服務事項“四減”行動深入實施,政務服務“一次辦”事項100%覆蓋。
2022年至今,新區直管區實現退稅減稅降費釋放紅利2.89億元、兌現企業獎補資金3898萬元,“隨叫隨到、不叫不到、服務周到、說到做到”新區營商品牌不斷擦亮。
……
回顧過去,年輕的新區直管區,正在將美好藍圖變為精彩現實;把握當下,奮斗的新區直管區,正在書寫產城融合的生動篇章;放眼未來,無畏的新區直管區,正朝著“全球一流新區”目標進發!(綿報融媒記者 趙燁 科技城新區宣傳服務中心供圖)
編輯:郭成 校對:譚鵬 審核: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