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輝
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指示,“要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為四川科技創新“鍛長板、補短板”提供了科學指引和根本遵循,也更加堅定涪城胸懷“國之大者”、探路“創新高地”的信心決心。涪城將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既加速推動要素集聚,又著力增強協同效應,全面激活高質量發展強大引擎,努力為綿陽加快建設中國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作出更大涪城貢獻。
堅持平臺思維聚資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自主創新是開放環境下的創新,絕不能關起門來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平臺思維是整合資源、互補優勢、合作共贏的重要路徑,加速促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必須科學善用平臺思維。涪城區著力用好政府這只“有形的手”,集成三類平臺促進高校、院所、企業三大創新主體高度集聚、協同發力。載體平臺布局創新產業。以組團思維規劃建設全長30公里、輻射70平方公里的“涪城科創大走廊”,前瞻布局無人機、機器人、傳感器、連接器四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能、空天產業兩個未來產業,系統構建“4+2”科創產業體系,加速激活發展新動能、塑造發展新優勢。研發平臺鏈接創新資源。高標建設“鴻儒·鄉里”創新中心,借力“云上兩城”、院所高校,鏈接國內外頂尖創新資源;外引航天五院、六院合作共建聯合創新平臺,內聯中物院、氣動中心等大院大所,聯姻組建空天產業發展戰略智庫,促進強強攜手、高端對話。加快推進科技城超算中心、某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運營,升級西科大特殊環境機器人實驗室,協同推進關鍵技術攻關。招引平臺聚合創新主體。串珠成鏈中關村信息谷、中科(綿陽)創新園等15個科創平臺,推動科創企業加速集聚,力爭年內突破690家,加快形成“科創企業鋪天蓋地”的生動場景。
堅持市場理念促轉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成果只有同國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場需求相結合,完成從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價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科技成果轉化是科研成果轉變成社會生產力的市場化過程,必須堅持市場化手段撬動各類要素,加快解決轉化率不高、產業化不多、科研與產業發展“兩張皮”問題。涪城區堅持用活市場這只“無形的手”,賦能轉化鏈提速增效。專業團隊營運。做實創新平臺聯盟,探索成立專業營運公司,高效統籌聯盟項目招引、運營管理、宣傳推介等工作,促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成果轉化。重大活動承接。常態舉辦投資懇談、項目路演、創新創業大賽,“以賽帶引”推動科技成果端與需求端精準對接。市場資本賦能。突出發揮與川發展、振興集團、盈遠基金組建的14支產業基金作用,用好區本級5億元產業發展引導基金、5000萬產業培育資金,助力企業順利“跨谷攀峰”。
堅持生態優先強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大力培育創新文化,健全科技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為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盡展才華創造良好環境。優良科技創新生態是促進創新創造活力競相迸發的必要條件。涪城區堅持營造一流生態,保障各類主體在涪城安心創造。升溫人才政策。與時俱進升級“人才十條”,開發“涪才無憂”線上服務平臺,配套子女入學、父母養老等14項定制服務,構建“上管老、下管小”無憂服務鏈條,推動“八方英才匯涪城”。突出園區引擎。深入實施“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大力推進標準廠房建設,構建“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產業生態。高效承接376項涉企政務服務事項,精準提供供需對接、雙創孵化、產業轉化等專業化服務,引入第三方機構提供法務等12類139項市場化服務,用心服務企業全生命周期。科學試錯容錯。探索制定科技創新容錯糾錯機制,寬容并糾正科技創新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失敗和偏差,視情況減免創新主體責任,從制度層面保障科學家敢干、資本敢投、企業敢闖、政府敢支持,全面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 (作者系涪城區委書記)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