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劉春華 視頻 韋維 海報制作 梁慶
關鍵詞:兜底線
1月16日,瀘州市瀘縣方洞鎮宋田村農民工綜合服務站,一場招聘會熱鬧舉行。18家企業600余個崗位,吸引了大量有就業需求的人到場咨詢。同一天,距瀘縣數百公里外的涼山州西昌市,涼山州“甬·涼促就業精培計劃”首期培訓班,300余名學員正在苦學焊工、電工等就業技能……新年伊始,全省各地爭做實干家、行動派,千方百計促進重點群體就業穩定。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4年重點任務時,明確提出“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千方百計促進重點群體就業穩定。”
重點群體就業穩定意義何在?全省重點群體就業目前面臨什么樣的困難?新的一年,如何更好抓實此項工作?圍繞重點群體就業穩定這一主題,川觀新聞記者邀請到政府部門有關負責人、專家學者、企業負責人一起探討。
【受訪嘉賓】
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 胡斌
成都理工大學東方人才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古銀華
成都魚泡科技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 周峰
【圓桌訪談】
如何看待重點群體就業穩定的意義?
記者:就業工作的重點群體主要包括哪些?
胡斌:我們平時所說的重點就業群體,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大學畢業生,當然也包括中職院校畢業的學生在內;二是龐大的農民工群體;三是退役軍人;四是就業困難人員。重點群體就業穩定,對穩定我省就業局勢、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古銀華:是否屬于重點就業群體,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判斷標準:一是社會發展,二是人文關懷。從這兩點來看,大學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都應屬于重點就業群體。
1月16日,在瀘縣方洞鎮宋田村農民工綜合服務站舉行的招聘會現場。 洪林 攝
記者:如何理解重點群體就業穩定的意義?
胡斌: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對重點群體就業穩定作出強調,我想應從三個方面去理解——
一是瞄準高質量充分就業這個目標,在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改進提升民生福祉。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與“六穩六保”是一脈相承的,穩就業就是穩經濟大盤,促就業就是促經濟發展,高質量充分就業與高質量發展相輔相成。經濟持續向好,就業形勢就會比較穩定。就業形勢穩定,又將助推經濟持續向好。
二是把住就業優先這個政策。就業優先政策與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是宏觀調控的三大政策。各地黨政部門、各行各業,都要把促就業放在優先位置,形成大就業促進格局。
三是夯實重點群體就業基礎。大學畢業生和退役軍人是城鎮就業的主力軍,農民工是最大的勞動力轉移輸出的就業群體,就業困難人員應提供兜底保障,有勞動力的零就業家庭要動態清零。
古銀華:重點群體就業穩定,對促進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以大學生就業為例,一方面,大學生群體是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推動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在知識經濟背景下,經濟發展對知識、科技和創新的依賴越來越大,而知識型、科技型和創新型人才主要來自大學生群體。另一方面,大學生群體是未來時代的主力軍。大學生是優秀青年的代表,是先進文化的承載者,是未來經濟建設的主力軍。
周峰:重點群眾就業穩定,有諸多積極意義。首先,重點群體穩定就業,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從而增強消費能力,拉動內需。其次,推動產業結構升級。例如大學生群體 ,他們積極穩定就業,可以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農民工群體可通過職業教育和培訓,提升技能,適應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第三,保障社會公平。重點群體穩定就業,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為困難群體提供發展機會,增強社會凝聚力。
1月16日,在瀘縣方洞鎮宋田村農民工綜合服務站舉行的招聘會現場。 洪林 攝
促進重點群體就業穩定,當前的挑戰和機遇是什么?
記者:假如把重點群體就業穩定比作一張考卷,當前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是什么?
胡斌:四川的就業形勢,既有一些挑戰,也有一些利好。
我們的挑戰,主要是結構性就業矛盾,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產業結構性矛盾。2022年,我們一、二、三產業解決就業的結構,大概分別是34%、23%、43%。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結構呢?我們的農業從業人員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11%,第三產業從業人員比全國低了5%,結構不匹配,是錯位的。過去傳統解決就業的大頭是工業,但隨著工業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發展趨勢,就業更需要由現代服務業來推進。
二是高校專業的結構出現一些矛盾。現在高校的一些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有些脫節,這些專業的學生畢業后不好就業。
三是年齡的結構性矛盾。預計從2026年開始,四川省適齡勞動力將以每年二三十萬的速度下降,老齡化這個問題顯得很突出。
第四是心理預期的矛盾。用人單位和求職者,心理預期是錯位的,現在的招工難和求職難是并存的。大學生緩就業、慢就業的現象和靈活就業的傾向,都是非常明顯的。
但是我們做好就業工作,也有很多利好。2023年,我們的經濟運行持續向好。還有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等等,這些都需要大量人才,對促進就業是很好的機遇。
古銀華:如果把大學生群體就業比作一張考卷,我們面臨的普遍問題是就業定位不準,最難壓軸考題是就業能力欠佳。導致大學生就業定位不準和就業能力欠佳的因素很多,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大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不足。職業規劃能力是就業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導致就業定位不準的根本原因。我國的職業規劃教育起步較晚,大量學生在高考填志愿時才開始關注職業,甚至大學畢業時對職業的認識還很模糊。理想的職業規劃教育應該做到:小學樹立職業夢想、中學鎖定職業方向、大學明確職業類別,構建完善的職業規劃教育體系。
此外,從宏觀調控方面加強“產教融合”也十分重要。高校的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應具有前瞻性和針對性,不能只看當前的市場需求,要重點關注戰略產業和未來產業對人才的需求,提前布局、預測需求、未雨綢繆、量身打造,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周峰:目前,魚泡科技(魚泡網)用戶數超7000萬,其中農民工群體和靈活就業群體占據了很大比例。通過分析用戶反饋和平臺數據,他們就業時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信息不對稱,農民工、靈活就業群體缺乏及時、準確了解各類招聘信息的渠道。
二是受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限制,農民工群體就業選擇面較窄。盡管有些農民工愿意通過培訓提升自己的技能,但現實中針對農民工的培訓課程和資源相對匱乏。
三是工作穩定性差。由于農民工大多從事建筑、制造業等勞動密集型行業,這些行業受到經濟周期、季節性等因素影響,農民工就業穩定性較低。靈活就業群體的工作穩定性同樣較差。因為他們主要從事兼職、臨時工等工作,這類工作往往缺乏長期穩定性。
涼山州“甬·涼促就業精培計劃”首期培訓班學習現場。 涼山州人社局供圖
將采取哪些舉措促進重點群體就業穩定?
記者:在新的一年,我們應該如何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
胡斌:圍繞高質量發展和高質量充分就業,我們要堅定信心、不忘初心,當實干派、當實干家,千方百計促進重點群體就業穩定。
一是把就業優先擺在突出位置。各級各部門,特別是教育、人社等相關部門,以及工青婦、工商聯等要貫通起來,推動形成大就業工作格局。
二是持續減稅降費,優化營商環境,穩企業穩崗位。國企要有擔當,發揮就業穩定器的作用。
三是產業、企業、創業、就業,“四業”并舉,拓展崗位和就業渠道。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和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引導返鄉入鄉創業帶動就業,讓廣大的農民工不用背井離鄉就能打工掙錢。
四是規范發展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精準對接,提高勞務輸出的品牌化和組織化程度,加快發展零工市場。增加靈活用工、共享用工的服務檔期,積極幫助離開校園的孩子們盡快找到工作,規范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以及平臺經濟的發展,讓風里來雨里去的快遞小哥,騎手、網約車司機等更安心更安全。
五是細化服務,規范運作,對困難就業群體進行兜底幫扶。
涼山州“甬·涼促就業精培計劃”首期培訓班學習現場。 涼山州人社局供圖
古銀華:針對當前大學生群體就業的難點和痛點,我建議2024年全省促進大學生就業工作,可從三個方面努力:政府部門方面,促進大學生與用人單位精準對接。通過發布急需緊缺人才目錄等措施,提升用人單位招聘效率和大學生應聘成功率。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方面,促進大學生進一步提升就業能力。通過公益培訓、技能大賽等措施,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補充。高校方面,加強大學生的職業認識和價值觀引導。通過見習實習、參觀考察等措施,讓大學生對各類職業有更加充分的認知,并加強價值觀教育,引導大學生多元化判斷就業質量,從而找準就業定位、加強就業意愿、提升就業能力。
周峰:魚泡科技(魚泡網)作為人力資源機構,基于目前我們7000多萬用戶數據分析,我們建議可以朝三個方面努力,更好地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
一是完善政策法規,保障農民工和靈活就業群體的權益。政府需要加強對農民工和靈活就業群體的政策支持,制定一系列針對性的法律法規,確保他們在勞動權益、社會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得到平等對待。例如,指導企業完善用工制度,規范農民工工資支付,防止拖欠現象。
二是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拓寬就業渠道。政府應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培育新興產業,鼓勵企業創新,以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特別是現在從“體能務工”到“技能務工”的轉變,更要加大對特色產業的扶持力度,引導重點就業群體轉型為產業工人,實現家門口就業。同時,通過發展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等新型業態,為靈活就業群體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三是加強職業培訓,提升重點群體就業能力。政府可以加大對農民工和靈活就業群體的職業培訓投入,針對他們的就業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幫助他們提升就業能力,增加收入。此外,還要加強對他們的職業教育,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以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