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有保障,糧食才滿倉。眼下,我省各地正搶抓冬春農田水利建設黃金期,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全力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
糧安天下,水利先行。這段時間,在綿陽游仙區仙鶴鎮石龍村、梓潼縣臥龍鎮金谷村,機械轟鳴,工人們忙著清淤溝渠、修建蓄水池,優化“水網”建設,保障灌溉渠系暢通。
綿陽市游仙區仙鶴鎮石龍村黨委書記 王軍:(有)300多人投入到全村的水利設施建設的工作中來,我們計劃在一個月內要完成清淤排障。
為糧食產能提供“水”支撐,綿陽深入推進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三年行動,預計到2026年,實現農田水利設施蓄水能力恢復和新增0.59億立方米、達到17.14億立方米,恢復和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09萬畝、達到395萬畝。
綿陽市水利局局長 馬建光:我們聚焦“投資超100億、新增和改善灌面超100萬畝、惠及群眾超100萬人”的“三百”目標任務,建成一批渠系暢通、供水可靠、運行規范的現代化灌區,為打造“天府糧倉”(綿陽片區)提供有力水利支撐。
剛剛摘下全省糧食總產“十一連冠”的達州,同樣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上持續發力。在開江縣任市鎮竹溪村,工人們正在修整田間便道、鋪路基,挖掘機配合回填土方,修建排洪溝。
達州市開江縣任市鎮竹溪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負責人 譚顯周:現在我們的田塊涉及1658畝,我們已經整理了1573畝,我們的溝渠是2774米,已經完成了2564米,我們剩下的工程量預計3月份全部完工。
到今年5月底,開江預計新建和改造高標準農田8.5萬畝,同時開展高產攻關和單產提升行動,努力實現糧食總產再創新高。
達州市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 鮮文:2024年,我們將千方百計穩播面,全力以赴提產能,持續擦亮糧食大市金字招牌,為“達州糧”充盈“天府糧倉”貢獻更多力量。
去年,我省高質量建成425萬畝高標準農田,為糧食總產718.8億斤,創26年來新高提供了堅實支撐。按照規劃,到2030年,四川將把符合立項條件的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