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若雪 尹秦
2024年,科博會12歲。
12歲,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年齡?這是告別童年和邁向少年的臨界。少年,不僅意味著更開闊的視野、更茁壯的成長,還意味著更獨立的行為方式。
人如此,科博會亦然。12年來,科博會的“變與不變”展示著它從童年到少年的成長軌跡——
變的是,辦會模式走向市場化。全面實行市場化辦會,邀請“中字頭”協會、學會作為主辦單位,相關黨政部門對大會進行全過程指導。
不變的是,在全域激蕩強大動力??撇鳛橹袊ňd陽)科技城提升科技創新能級、促進科技交流合作的國際性展會,始終致力于在更大范圍凝聚創新力量、匯聚創新資源、深化創新合作、推動創新轉化。
科博會是一聲號角
吹響創新驅動發展強音
科博會,如同一棵播下種子的“科技樹”。
2013年10月15日,第一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一個機器人在燈光閃爍中走上舞臺,自動伸展出機械臂、打開桌面板、架好麥克風,為開幕式暖場,讓在場嘉賓深切感受到:科技時代,未來已來。
12年后,科博會上的機器人已是“上天入海”的全能選手,不僅有上道路“執勤”的機器人、進廠“打工”的人形機器人,還有輔助醫生做手術的機器人,他們在醫療、工業、航空等領域代替或輔助人類從事相關工作。
科技創新的意義,在于讓科幻變成現實,揭示更多想象空間。比如,第一屆科博會上,“4G體驗館”驚艷亮相,帶領觀展者提前進入4G極速網絡生活,憧憬未來網絡時間的變遷。而在第七屆科博會時,人們則把目光聚集到5G產業發展上,體驗智能生活場景。
智慧火花在科博會上迸發,科技火炬在科博會上熊熊燃燒,更多的創新可能、想象空間從這里全新出發。正如今年科博會的主題——科創引領、新質轉化、開放合作,這是日益走向成熟的科博會對世界、對所有參會者的承諾。
本屆科博會采取“4+1”形式舉辦展覽展示活動,設置戰略科技、前沿科技、國際合作、中國(西部)科學城4個專題展,同期舉辦航空航天國防科技主題展。
為什么會是這4類展區,而不是其他?
從全國看:在大數據、云計算等核心技術的推動下,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戰略性產業發展風起云涌。
從四川看: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等正成為優勢產業,人工智能、商業航空、低空經濟等領域成為投資藍海,一大批未來產業正蓄勢待發。
從綿陽看:核技術應用、激光技術應用、智能機器人及無人機、新型顯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成勢,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構建起綿陽現代化產業體系。
會場之外,這聲“號角”早已在綿陽吹響。近年來,綿陽大力實施科技立市戰略,堅持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向科技創新要新質生產力、要核心競爭力,堅決扛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先行區的光榮使命和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重任。
科博會是一面鏡子
照見綿陽以創新促發展的新面貌
對綿陽而言,每一屆科博會舉辦的日子,都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2013年,科博會應時而生。12年來,科博會不斷照見綿陽以創新促發展的腳步。就如在上一屆科博會時,綿陽再次“刷新”在全國創新版圖中的坐標,綿陽名列第17位、較上次榜單上升3位,躋身中國十大最具科技創新潛力城市。
回看這一年,綿陽科技不斷創新,捷報頻傳:4月,涪江實驗室發布綿陽市核醫學科技進展,16項原創性突破成果彰顯科學研發的強勁創新力;6月,綿陽7項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數量創歷史新高……
進入科博會“時間”后,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的工作人員忙著對接產品清單、社媒營銷、邀約客戶,刷新“進度條”。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是長虹連續第12次參加科博會,從科博會的‘頭回客’到‘老朋友’,每一屆科博會都見證著長虹的成長。這一次我們將搶抓機遇,積極拓展新市場。”
不只是長虹,幾乎每一個參與的國家和地區,甚至每一個企業,都能在科博會上滿載而歸。數據顯示,前十一屆科博會累計吸引65個(非重復統計)國家和地區、800多家境外知名企業參展參會,集中簽約產業項目3600余個、簽約金額超萬億元,累計吸引觀展群眾超300萬人次。
翻閱科博會的“成長史”,在自身不斷發展壯大中,對企業的吸引力越來越強。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是,今年科博會采取市場化辦會,政府從主導走向指導,但是參會客商卻只多不少——這背后是市場的力量。
放大科博會的“磁場效應”,綿陽“借臺唱戲”,上演科技與產業的“雙向奔赴”——
創新活動聚焦前沿科技。本屆科博會期間,將同期舉行涪江科技匯—顛覆性技術與未來產業發展等多場活動,上演一場場思想盛宴,迸發出更多科技創新的新思維。
產業活動緊扣本土發展。同期,綿陽還將舉行“1+6+N”活動,包括1場投資推介主體活動,以及激光技術應用、磁性材料、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智能機器人、健康食品等六個產業領域的專題合作活動。與之相對應的是綿陽錨定的現代化產業主攻方向。
在“請進來”的同時,“中國制造”也借助科博會源源不斷地“走出去”。對于綿陽而言,科博會不僅是展示科技創新力的窗口,也是經貿合作的舞臺,更是連接世界的通道。
曾有專家在科博會上提問:能不能發揮四川科研資源優勢,探索核醫學技術應用實踐?在第六屆科博會上,第一次出現核醫學的論壇活動。很快,“綿陽造”國產首臺醫用回旋加速器在第九屆科博會上首次亮相。
從一個想法,到一套設備,再到一個產業園區,科博會見證著綿陽核醫療產業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而如今,“綿陽造”國產醫用回旋加速器已出口肯尼亞。面向未來,四川玖誼源粒子有限公司負責人對此充滿信心,“我們將繼續推動海外的市場推廣和科技合作,讓更多‘中國制造’‘綿陽創造’走進全球市場。”
是平臺更是舞臺,是窗口更是通道,更多的成果,更寬的領域,更好的效果,無不顯示出科博會越來越強大的影響力。
12歲的科博會,整裝出發!進擊的綿陽,向新而行!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