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成都外資外貿加快轉型,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啟動“出海”戰略,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成都外貿進出口總額達7489.8億元,居中西部城市第一位。新年伊始,成都企業紛紛布局加速海外布局,讓“成都造”走向更廣闊的國際市場。
中國翻譯:在中國已經生產了,還沒發到俄羅斯。
俄羅斯翻譯:但是他們不能等,他們越快發越好。
成都企業:(中國)春節要放假,但是如果你們先下訂單,我就會組織他們加班。
日前,成都工業企業代表團赴俄羅斯、阿聯酋等國,打響新年“出海”拓市場的“第一槍”。在首站莫斯科舉行的產品推介會上,希望森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建波被這家剛合作幾個月的俄羅斯公司負責人攔住,要求“追加”訂單。
希望森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何建波:他現在催我了,然后又馬上跟我們要下訂單,又訂的我們的高壓變頻器,(售價)可能有大幾百萬。
莫斯科EPCKOMPLKET公司總經理 米哈伊爾·弗拉基米羅維奇:因為他們企業生產的設備非常好,我們想跟他們有越來越多的合作,想買越來越多的設備。
不只是何建波感受到了這種熱情。成都工業企業的到來,吸引了俄方企業代表116人參與推介會,遠遠超過計劃邀請的40人,而當天的推介會也超時了40分鐘。
俄羅斯-亞洲工業家和企業家聯盟主席 維大利·曼科維奇:這次成都工企首團到訪對俄羅斯非常重要,我們獲得了很多關于成都企業的信息,下一步希望俄羅斯的各個地區都能與成都展開全面的合作。
參與此次“出海”的成都工業企業共49家,涵蓋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工業消費品等產品。隨著成都樞紐勢能全面釋放,“一帶一路”外貿增長,成都本土企業有了更多走出去的機會。深耕軌道交通行業的成都唐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日前自主研發出了高鐵自適應站臺門產品,填補了國際市場空白,而這一產品也將成為公司未來“出海”的拳頭產品。
成都唐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魏益忠:我們現在的自適應站臺(門)、車底巡視機器人都是國內首臺套,包括我們的信息管理系統也是四川省的首版次系統。在2024年,我們也會做一些多的(海外)拓展,依托“一帶一路”進入到國際市場。
注重研發創新、打造產品核心競爭力,是制造業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必備條件。以低溫技術為核心的四川空分設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通過技術創新填補了國內富氧空分、氦液化等領域空白。當下,一批年后即將發往印度、土耳其的空分低溫裝備也在加班加點生產中。
四川空分設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計曉亮:(特大型)液氦的一個成套工程技術,包括大型的(液氦)儲罐,都是站在世界上最先進最頂級的一個目標和要求來做(研發生產)。應該說咱們中國的(低溫)技術和裝備能力,跟歐美的一些技術和產品可以在一個平臺上競爭了。
作為國內最大的箱式電力設備研發生產基地,特銳德川開電氣有限公司當下也正致力于研發超過歐盟標準的環保型氣體絕緣電氣設備,為產品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打下基礎。
特銳德川開電氣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軍:今年把我們自身能力的配置更多傾向于國際化的市場,和我們產業鏈上的企業一起(出海),比以前(國際市場銷售額)的增長至少30%以上。
成都提出,2024年要做強外貿增長動能,實施一般貿易主體引優育強工程、新增貿易主體500家以上,幫助企業拓展東盟、中亞、南美等市場。利好政策的出臺,將給更多瞄準海外市場、參與國際競爭的成都企業增強信心、增加底氣。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