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向“新”而行 以“質”致遠
北川: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中聯水泥花園式的廠區環境
□張延 記者 胥江 文/圖
“智改數轉” 提速進階
北川經開區的四川智目科技有限公司(智目科技)生產車間,50臺“一拖二”、“一拖三”和“一拖四”的智能機械手,猶如技藝高超的舞者,在精密的CNC加工設備間輕盈穿梭,它們或抓取、或放置,將一道道工序完成得精準而高效。
這些機械手,不僅替代了繁重的人工勞動,更讓生產過程變得更加智能化、精細化,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該公司副總經理康晏龍介紹,企業導入機械手全自動化生產運營模式后,效率提高了40%以上,良品率提高了5%以上。
作為國內領先的大型多主軸 CNC加工中心研產銷民營企業,智目科技購買近300臺多主軸CNC加工設備和50臺最先進的自動化機械手,致力打造中國領先的智能化、無人化多主軸CNC加工中心。
智目科技智能化生產線
機械手的上崗,不僅改變了企業的生產方式,也催生了一批新的高級技術崗位。機械手操作維護技術員、編程工程師等職業應運而生,這些崗位對人才要求更高、更專業,為專業人才提供了更多高質量就業機會。
智目科技是北川全力推進“智改數轉”的企業代表之一。“2024年,北川力爭培育‘智改數轉’市級標桿企業1戶,實現‘智改數轉’企業達到9戶。截至目前,北川建成智慧園區大數據中心1個、數字化服務商3家。”北川工業信息化和科技局工業信息化服務中心主任何昌龍介紹說。
近年來,北川大力推動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攻堅行動,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兌現數字化轉型升級補助資金120萬元,完成技改投資5.73億元,同比增長64.3%。積極培養技術人才,今年以來,組織召開“智改數轉”專題培訓會1次,實現全縣82戶規上工業企業全覆蓋。同時,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加快裝備升級、生產換線、機器換人、園區上線、集群上云,引領行業整體轉型升級。
低空經濟場景發布會
“綠色低碳” 節能轉型
日前,記者在北川中聯水泥有限公司替代燃料投送處理車間看到,一大批紡織品、塑料廢料傳送至回轉窯,作為燃料替代尾煤。協同水泥企業開展燃料替代工作的金中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副總經理張俊波說:“我們替代燃料目前每小時的喂料量在5噸左右,日產量在100噸,既實現從源頭上降本增效,減少煤炭使用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時還達到節能降排的目的。”
開展燃料替代是該企業踐行“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生動實踐。近年來,北川中聯水泥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通過尋找利用周邊替代原料,如有色金屬灰渣、黃磷渣、粉煤灰、污染土等作為生料配料,減少碳排放,實現綠色高效發展。
今年3月以來,公司積極開拓替代燃料,與四川金中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攻關設計,建成北川第一個固廢處置和替代燃料項目。該項目投運后,今年一季度碳排放強度較去年同期每噸降低二氧化碳當量0.1噸。按目前公司生產計劃,全年約使用替代燃料1.5萬噸,節約煤炭9000噸,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2.39萬噸。
北川大力發展以綠色低碳為鮮明特征的新質生產力,引導企業積極推進綠色低碳節能轉型,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讓“制造廢料”變“制造燃料”,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今年以來,北川環境空氣優良天數比例93.8%,同比增長10.6%,污染天數同比減少15天,生態環境空氣質量大為改善。
低空經濟研學體驗活動
“低空經濟” 攀高向新
4月26日,北川發布《2024北川首批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清單》,推出無人機空地一體化數字鄉村平臺、低空游覽、航空主題研學等10余個低空經濟應用場景。《2024北川低空經濟投資機遇清單》涉及低空創新平臺、低空應用服務、低空配套項目3大類12項低空經濟投資機遇,全力打造中國西部“空天之城”。
5月30日,中國科技城(北川)無人機綜合測試基地將正式啟用,屆時,多位學者、教授、技術專家以及龍頭企業齊聚北川,擘畫未來發展。
作為新興產業,低空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更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方向。北川始終堅定小縣也能干成大產業的信心決心,突出通航產業主導地位,大力發展低空經濟應用場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全力打造全國通用航空制造先行區。
四川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無人機產業集群布局北川,現已入駐18家通航企業,簽約總金額超100億元。投資50億元的航天科技無人機產業園已入駐;投資25億元的卓翼大型噸級無人機首條生產線建成投產;全國首家民營飛行學院——綿陽飛行職業技術學院在校學生達8000余名……逐步形成通航+高端裝備制造+運營培訓+運動文化旅游+航空應急救援+物流運輸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除此之外,北川加速推出利好政策,為低空經濟蓬勃興起鋪設快車道。出臺《促進低空經濟發展十條政策》,最高給予低空經濟企業1000萬元單項獎勵,設立5億元禹創鼎華股權投資基金、3億元通航產業發展基金、1億元無人機產業發展基金,助推低空經濟“高飛”。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