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2yack"></strike>
<ul id="2yack"></ul>
  • <strike id="2yack"><s id="2yack"></s></strike>
    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綿州人物
    國潮正當時 綿陽“守”藝人?丨龍怡珍:指尖技韻裁繪畫中麥香
    发稿时间:2024-08-15 10:01   来源: 涪江觀察



      三臺潼川古城,凌霄花攀爬在三臺非遺館的檐柱上,一束陽光透過凌霄花的枝葉,映照在木案上。

      

    20240724麥稈烙畫 (37)[00-00-03][20240724-222604696].jpg

     

      案桌前,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麥稈烙畫”的代表性傳承人龍怡珍輕輕放下手中的電烙鐵,舉起快要完成的一幅麥稈烙畫——凌霄花端詳一番,又望著窗外盛開的凌霄花,會心一笑,“此花此葉常相映”的詩意躍然于眼前。

      麥稈本是農耕之余的廢棄之物,但龍怡珍以麥稈為材料,大膽吸收國畫、版畫、剪紙、烙畫、貼畫等諸多藝術表現手法,以精湛的制作手法,巧妙地制作出了古樸典雅、惟妙惟肖的手工藝品。

      

     

      

     

      麥稈烙畫又稱麥草畫、麥燙畫、燒燙畫等,起源于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上千年歷史,其后經歷代傳承,成為一種完善的藝術形式。因其出色的工藝價值和表現技巧,文化部將其正式譽為“中國民間藝術一絕”。

      聊及自己和麥稈烙畫的故事,年過花甲的龍怡珍稱:“因為一份篤定的熱愛、一次次大膽的創意,讓我從一個繪畫愛好者成長為一個非遺傳承人,也讓我認識到,傳統工藝與前沿時尚之間的距離并沒有那么遙遠。”

      

    20240724三臺麥稈烙畫龍怡珍 (24).JPG

     

      無意插柳

      相遇麥稈畫

      龍怡珍的麥稈烙畫工作室里,從栩栩如生的花鳥魚蟲到鐘靈毓秀的山水,從憨態可掬的熊貓到喜獲豐收的農民,從十二生肖書簽到形式多樣的冰箱貼等文創作品……每一幅畫都由麥稈剪貼而成,幻化出活靈活現的萬千風物。

      

    20240724三臺麥稈烙畫龍怡珍 (14).JPG

     

      說起自己與麥稈畫結緣的場景,龍怡珍至今歷歷在目:“普通草帽上用麥稈拼接出好看的花朵,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讓我愛不釋手。”2005年,在綿陽三臺麻石橋親戚林開興家的墻上,龍怡珍取下一頂草帽向他問個不停:“這個畫叫什么?麥稈怎么鑲上去的?”

      2008年,龍怡珍退休后一直把國畫當作業余愛好,筆耕不輟。

      2019年末,龍怡珍參加了四川省農業農村廳舉辦的“五匠+”鄉村藝人精品培訓班,到自貢麥稈烙畫導師楊權福工作室學習麥稈烙畫,在培訓班學習期間,她用學習國畫的基礎結合麥稈烙畫技藝,創作的《一池青蓮》《春筍》《幽蘭》三幅作品被四川省農業農村廳收藏。

      

    20240724三臺麥稈烙畫龍怡珍 (16).JPG

     

      這一次專業的學習,重新燃起了她制作麥稈烙畫的熱情,從此開啟了她與小麥稈“畫”大世界的“雙向奔赴”之路。

      銀刀裁葉

      麥韻繪萬物

      雖然有國畫功底,但對于龍怡珍來說,學習麥稈畫還是給她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制作一幅精致的麥稈畫,過程精細而繁瑣。首先要選材,依次是漂白、構圖、剪裁、粘貼、燙染等30多道工序。”龍怡珍說,在所有工序中,最難的就是燙。烙鐵需要通過溫度、力度的精準把控來刻畫線條、堆砌細節,在圖形上燙出深淺不一的顏色,形成明暗對比。

      比如要把人物烙得像,必須精準把握人物五官的比例,以及發型、穿著等特點。經過調節烙鐵的溫度,呈現顏色也會有深淺的區別。這就要求制作者具備較深的美術功底,平時多觀察,勤練習。

      在龍怡珍創作的眾多麥稈烙畫人物中,《一粒米的史詩》運用國畫元素進行烙繪,突出人物細微的面部表情及綠色水稻的靈動線條,講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辛勤耕耘之路。這幅作品于今年8月初入選了沿黃九省區民間工藝美術精品展。

      

    20240724三臺麥稈烙畫龍怡珍 (15).JPG

     

      在不斷的學習和練習中,龍怡珍的作品由剛開始單一的平面剪貼,到浮雕、剪貼和國畫融合的完美呈現,由原來的單一色到多種色彩交替變換,這些創新讓她的作品不僅有了濃厚的傳統文化內涵,又極富現代裝飾性和欣賞性。

      在龍怡珍麥稈烙畫工作室,從神話傳說到現代故事,從山水花鳥到新聞時事,一幅幅麥稈烙畫經過龍怡珍之手,展現著世間百態,記錄著時代發展,更凝聚著她傳承技藝不放棄的心血。

      

    20240724三臺麥稈烙畫龍怡珍 (21).JPG

     

      未來可期

      傳承麥稈畫

      這些年來,龍怡珍不斷學習、融合創新,將作品巧妙注入郪江文化、杜甫文化、潼川古城文化及非遺美食等本土文化符號,并緊隨“遺脈相承”志愿者服務活動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進鄉村,進景區,常態化開展三臺縣宣傳和推廣活動,把傳統文化的基因深深根植在三臺這片土地上。

      

    20240724三臺麥稈烙畫龍怡珍 (22).JPG

     

      2022年,龍怡珍以麥稈為材料,通過繪制花卉、十二生肖和豐收場景等形式,創作了以“奔向幸福路”為主題的系列麥稈烙畫作品,展現了三臺縣農業興、農民富的生動畫面。

      當年9月,《奔向幸福路》作品在新津農博園參加中國農民豐收節展覽,被央視記者關注并對龍怡珍進行了專訪。

      

    20240724三臺麥稈烙畫龍怡珍 (17).JPG

     

      

    20240724三臺麥稈烙畫龍怡珍 (19).JPG

     

      

    20240724三臺麥稈烙畫龍怡珍 (18).JPG

     

      

    20240724三臺麥稈烙畫龍怡珍 (20).JPG

     

      近年來,龍怡珍創作的麥稈烙畫多次被央、省級媒體報道,她還二十余次參加三臺縣“一脈相承”志愿者活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和各種節日慶典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十余次參加綿陽市非遺中心組織的非遺進社區和各種活動,多次參加綿陽市文廣旅局組織的“綿品出川”和綿陽市“文化三推”展示展演活動。

      2020年10月,龍怡珍被公布為三臺縣第四批縣級代表性傳承人;2023年12月被評為“四川省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2023年,三臺麥稈烙畫被評為綿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40724三臺麥稈烙畫龍怡珍 (8).JPG

     

      如何讓麥稈烙畫這項古老技藝在新時代綻放出新光彩,走向更大舞臺,擁抱更大世界?

      從2019年起,龍怡珍堅持在三臺非遺館靜態展示與活態展示,也常免費為市民、外地游客、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乃至德國小朋友宣傳本土文化以及非遺,讓他們現場體驗、制作麥稈烙畫。

      2022年11月10日,龍怡珍被聘為三臺開放大學社區學院麥稈烙畫客座教授,為開放大學學生免費授課、錄制教學視頻。

      

    20240724三臺麥稈烙畫龍怡珍 (23).JPG

     

      “從最初的喜歡到后來的熱愛,麥稈烙畫到現在已經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希望能將這門技藝傳授給更多的年輕人,將麥稈烙畫蘊含的文化正能量傳遞給大家。”龍怡珍不僅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藝,更對傳承這一傳統文化充滿熱情。她希望通過培訓班的形式,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并參與到非遺的保護與傳承中來。

      (王璐 龍科宇 涪江觀察記者 李春梅 文/圖/視頻)

      編輯:譚鵬



    相关新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级 | 国产在线拍揄自揄拍无码视频| av无码a在线观看| 久久伊人中文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有码无码AV| 中文字幕精品三区无码亚洲| 成在线人免费无码高潮喷水| 2019亚洲午夜无码天堂|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厂| 免费A级毛片无码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 18禁成年无码免费网站无遮挡|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斩|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最大|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 国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老妇|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观看久 |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 无码伊人66久久大杳蕉网站谷歌| 少妇无码AV无码一区| 超清无码无卡中文字幕| 国产99久久九九精品无码| 无码av天天av天天爽| 无码人妻H动漫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厂| 无码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无码久久中文字幕专区|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站| 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亚洲av|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成人| 东京热加勒比无码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天堂|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