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珩(北川)
閱讀,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是一次心靈的遠行。于我而言,閱讀更是黑暗中的明燈,引領我穿越生活的重重迷霧,走向充滿希望的光明之地。曾經,作為一名聽力殘疾人,我的世界是寂靜的。只能通過看別人的嘴唇去辨識話語的大概意思,這讓我在交流中充滿了無奈與自卑。初中勉強畢業后,我在一學校食堂上班,微薄的工資、單調的工作,加上內心的自卑,我常常一個人長吁短嘆。那時的我,就像一只被困在黑暗角落里的小鳥,對未來充滿了迷茫與恐懼。
然而,閱讀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灰暗的世界。因為愛好文學,我通過報刊結識了許多天南海北的殘疾朋友。在與他們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他們的堅強和不屈。他們的故事,他們的文字,如同一股強大的力量,激勵著我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殘疾。在他們的影響下,我開始嘗試寫作,1990年至1992年期間,我陸續發表了一些詩歌散文和通訊,被綿陽市作家協會吸收為會員。閱讀與寫作,讓我找到了自信,也讓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1992年的某一天,我偶然在《中國殘疾人》雜志上看到介紹史鐵生《我與地壇》的文章,我被深深吸引。當時北川新華書店沒有這本書,我特意寫信到《中國殘疾人》雜志社去購買。沒想到,雜志社竟從北京給我免費寄來了書,還附上信函鼓勵我多讀書多寫作。史鐵生的文字,如同一劑良藥,治愈了我內心的傷痛,給了我積極的人生態度。此后,我又買了史鐵生的《病隙碎筆》等作品,反復閱讀。他在病痛中對生命的思考、對生活的熱愛,讓我深刻地認識到,身體的殘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的障礙。
1993年我和妻子結婚后,微薄的工資難以養家糊口,我懷揣著僅有的兩千塊錢擺起了地攤,在熙攘的集市中艱難地尋找著生活的希望。那時的我,就像海洋里的一葉扁舟,在風浪中飄搖不定。然而,閱讀如同羅盤,為我指引了前行的方向。我在書中汲取著商業智慧、經營之道,每一頁文字都如同涓涓細流,滋潤著我在商海探索的心靈。隨著不斷地閱讀與實踐,我做生意越來越得心應手。但我并未滿足于此,閱讀給予我的是不斷進取的動力。我繼續在書的世界里遨游,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營銷策略,不斷提升自己的商業素養。
2000年夏天,我的雜貨鋪又完成了一次華麗的蛻變,升級為一家寬敞明亮的百貨商店。百貨商店里,人來人往,熱鬧非凡,每一位顧客的笑容都像是對我努力的肯定。而我的努力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我榮幸地獲評為綿陽市“光彩之星”。這個榮譽,不僅僅是一份獎勵,更是閱讀改變我命運的有力見證,它讓我深刻地明白,閱讀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只要堅持不懈地閱讀、學習,就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輝煌。
2008年9月我進入北川殘聯工作,震后十幾年,我在全國各地的60余家報刊上發表了1500多篇文學作品,在國家級、省級、市級黨報發表2000余件新聞報道。
閱讀對個人成長的影響是深遠而持久的,它可以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了解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想;它可以豐富我們的情感,讓我們感受到世間的美好與溫暖;它可以提升我們的素養,讓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更加從容和堅強。
閱讀,是一場沒有終點的修行。它讓我從一個封閉、自卑的人,變成了一個開朗、自信的人;它讓我在困境中不放棄,在成功時不驕傲。它不僅改變了我的個人命運,也讓我有能力去影響和幫助更多的人。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繼續與書為伴,用閱讀點亮自己的生命,也希望能通過自己的經歷,鼓勵更多的人愛上閱讀,讓閱讀的光芒照亮整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