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綿陽構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推進的新型技術改造體系
工業設備“煥新” 產業發展提速
在富臨精工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減速器加工、裝配產線上,工人有序作業。
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既能促進消費、拉動投資增長,也能促進產業發展、釋放內需潛力、支撐綠色轉型。
以龍頭企業為引領,綿陽積極構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推進的新型技術改造體系,今年將實施在庫技術改造項目242個、計劃總投資363.1億元,更新設備1000余臺(套)。
記者日前在富臨精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看到,剛剛“煥新”并投入運營的新能源汽車減速器加工、裝配產線上,智能機械臂精準抓取用于減速器制造的零部件材料送入傳送帶,進行進一步加工。待減速器組裝完畢,傳送帶立即將產品送到模擬程序中進行測試。整個流程高效,只需極少人工參與,平均不到兩分鐘就會有一個汽車減速器下線。
“新產線是在原有新能源汽車減速器、差速器等產線的基礎上投入了2.4億元,更新購置了數控高速磨齒機、數控車床等130多臺高端智能設備,進行自動化和智能化改造升級。”富臨精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銳表示。
新產線還更新購置了在線AI檢測系統等智能設備。“引進智能設備后,每一臺設備都有一個專業的CCD(在線視覺檢測相機),通過360度無死角拍攝,連著圖片來識別物料有沒有異常,準確率達99.8%,對產品質量有很大提升。”富臨精工股份有限公司電驅動事業部生產主管徐文說。
從今年開始,富臨精工便針對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品制造產線及關鍵零部件生產檢驗檢測設備等開展了大批量改造升級,前后將投入資金近4億元。“政府部門積極解讀相關政策,指導我們獲取專項補貼基金,并全程跟進項目建設情況,在改造過程中,給予企業生產要素的保障,使項目按計劃推進。”劉銳說。
通過工藝優化、產線布局調整設計、先進數控裝備更新,富臨精工全廠生產效率提高10%、制造及運營成本節約2000萬元/年、設備綜合利用率提升10%,企業產能進一步擴大,新增產值1.5億元,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轉型,也為區域內制造業企業“智改數轉”提供了示范。
搶抓大規模設備更新機遇,四川綿陽工業園等地對工業企業技術改造需求開展了全面摸排,并分類施策,從政策引導、金融支持、要素保障等方面積極予以幫助。
“我們聚焦機械、電子、顯示等領域,深入實施‘智改數轉’,分類施策推進產線升級改造,并培育富臨精工等標桿企業3戶,支持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技術聯合攻關,促成45項核心技術突破。”四川綿陽工業園管委會副主任傅鵬表示,還創新“園區e貸”金融產品,破解企業融資屏障,受理12戶企業申請授信,并成功提款2000萬元;協助14家企業申報并獲省市“智改數轉”項目資金4400余萬元;加強企業技術改造項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推動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除了加強服務,綿陽還聯合華為、騰訊等110余家企業、機構,組建數字化轉型服務商聯盟,為市內外超3000家企業提供轉型方案。現已累計創建國省級綠色工廠85家、綠色工業園區10個,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1.7%,制造業重點領域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均居全省第二位。(涪城融媒 記者 劉曾太 文/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