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一,點火!”5月6日,“五一”假期剛過,綿陽市涪城區楊家鎮的一個小山坳里,倒計時的口令聲打破寧靜。在指令下達前,10多名工程師已各自就位,“液氮OK、管道壓力正常……”這是一場火箭發動機點火前的模擬演練。經過近一年準備,這棟小樓迎來一臺帶有噴嘴的“大家伙”——正在研制的火箭發動機。“火箭發動機即將迎來點火試車,這也是西南地區首個火箭發動機試車臺。”四川星際榮耀航天動力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孫瀾說。
在陸續完成雷達、連接器、無人機、衛星等相關產業鏈布局后,綿陽航空航天產業版圖繼續完善。根據《建設航空航天產業鏈三年行動方案》,綿陽已編制航空航天產業鏈技術鏈圖譜,明確8個重點領域,逐漸補齊星、箭、器、數等關鍵環節。火箭發動機試車臺的啟用,則將給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推力。
火箭發動機在正式定型啟用前,通常要進行總時長達2萬秒的試車,在測試中發現問題,以優化改進。該公司計劃2025年底試飛可重復使用火箭,而這座發動機試車臺則扮演著推動發動機定型的關鍵角色。走近試車臺,其一樓有兩個“單間”,每個單間可放置一臺火箭發動機。單間一面敞開,正面對一個長度約100米的小池塘,這也是火箭發動機噴口的朝向。“試車時尾焰可達50米,最高溫將超過1000攝氏度。”孫瀾說。
圍繞試車臺,公司還就近布局了星際榮耀火箭發動機總裝廠。不遠處的廠房里,工人們正在加裝電梯,預計將于8月底開始安裝設備。未來,包括推力室等火箭發動機核心零部件也將在這里生產,將達到年產100臺火箭發動機的生產能力。
這兩天,位于四川綿陽工業園的綿陽天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加班——對衛星零部件進行穩定性測試。5月下旬,在這里制造的衛星即將發射,將與此前升空的兩顆衛星組成“綿陽星座”。“只有一顆衛星時,要11小時才能重返某地上空進行拍攝,而3顆衛星位于同一軌道,就能織密拍攝頻次,提供更及時的影像數據。”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目前,綿陽航空航天產業已有76家企業,重點發展航空航天復合材料、火箭發動機、無人機整機制造、航空電子元器件等領域。為進一步推動產業鏈融合發展,不久前,綿陽舉行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清單發布會,推出14項新技術、26項新產品、6個新場景,上天的想象空間進一步拓展。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