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不斷攀升,野生蘑菇進入生長旺盛期。有些外出踏青野炊的市民禁不住“舌尖上的誘惑”,一不小心就會被“毒倒”。
記者從市疾控中心及城區各大醫院獲悉,各大醫院每年都會接診因吃野蘑菇而中毒的患者。市疾控專家提醒,不盲目自信,不采不買不吃,謹防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
市疾控中心公衛所副主任醫師劉顏表示,6到9月是綿陽野生蘑菇中毒高發季節,占全年發病高峰的90%,中毒類型主要以胃腸炎型為主,中毒的初期癥狀主要以惡心嘔吐、腹瀉為主。
如何識別毒蘑菇?
劉顏說,目前沒有簡單易行、快速有效的識別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
在野外環境中,無毒蘑菇與有毒蘑菇常常共生,它們的外觀極為相似,容易誤采誤食。
“食用蘑菇應從超市等正規渠道購買,野外的蘑菇不要采,這才是關鍵。”劉顏說。
如何有效預防野生菌中毒?
劉顏提出了以下三點——
1.千萬別自信能自己識菌
市民切勿食用自行采摘、來歷不明的野生菌;
就算經常拾菌的村民也不能盲目自信自己的辨別能力,常在市區居住的市民就更不要僅憑圖片等資料就去嘗試自己采摘野生菌來食用;
不僅要去正規市場購買,購買時也應該再檢查一下。
2.應注意市售野生菌的食用量
食用野生菌時注意不能吃太多,也不能吃雜菌,避免摻雜進有毒的物種。
3.加工野生菌前先拍照并留樣
如果一旦中毒就醫,就算帶著加工食用的菌子,醫生和野生菌專家也很難辨別出“兇手”到底是什么種類。
因此,比較保險的做法是,加工野生菌前,對食用的野生菌拍照并留樣,一旦中毒,就醫時要帶上留取的樣品。
中毒后第一時間怎么自我急救?
1.催吐
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況下盡快催吐。可用手指摳咽部或用器具壓迫舌根部即可引起嘔吐。可反復多次,盡量把胃內食物嘔吐出來,以減少毒素吸收。
2.立即就醫
中毒后立刻到正規醫院救治,最好攜帶剩余蘑菇樣品,以備鑒定蘑菇的種類,確定有效的治療措施和判斷預后。
(涪江觀察記者 彭雪 楊沐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