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晚,《四川新聞聯播》關注綿陽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創新育人模式,實施“雙優工程”“雙優計劃”促進基礎教育公平優質均衡發展,正加速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從“量”到“質”的躍升。具體報道如下: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根本在于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綿陽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創新育人模式,正加速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從“量”到“質”的躍升,“實施‘雙優工程’‘雙優計劃’促進基礎教育公平優質均衡發展”更是獲評“中國改革2024年度市域改革案例”。
作為綿陽教育綜合改革的標志性項目,綿陽實驗小學領辦的綿陽市六一學校于今年3月正式啟用。
綿陽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黨委書記、校長 涂久尚:首先是加強課程建設,將實小的家校協作課程、四階教學模式等進行推廣運用,同時推動課題協作。我們還推進優質資源的共享,推動學校在教研聯建、師資聯動、學生聯育、資源聯用、成果聯享等方面實現深度的融合。
從協作、共建到融合,綿陽走出了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新路徑。綿陽高新區興業路小學始建于1890年,作為百年老校,有硬件設施落后,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2021年,學校開始以“雙優”工程和“雙優”計劃為抓手,不但改造校區環境,還以“童年π 致未來”為辦學理念,開啟教育優質均衡快捷模式。
綿陽高新區興業路小學(創新實驗小學)校長 陳梅:(下一步)我們要創建未來新質學校,從物理環境、師資隊伍、學生課程多方面著力去培養,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夠享受最優質的教育資源。
(涪城融媒 涪江觀察記者 宋德平 楊沐琪)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