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臺縣新生鎮德民村的米粉專用稻田
□馬越 記者 李春梅 王何力 文/圖
谷雨時節,在三臺縣新生鎮德民村的稻田里,連片嫩綠的Q優12米粉專用稻秧苗已躥至5厘米高,種植大戶張繼強正與農技人員查看長勢。“這批秧苗再過20天就能移栽,280畝全種這個穩產品種。”這位連續3年種植米粉專用稻的“老把式”算著賬:畝產700公斤、訂單收購不愁銷,豐收在望。
作為重慶農科院研發的米粉專用稻種——Q優12米粉專用稻直鏈淀粉含量達25.7%,制成的米粉彈韌耐嚼。2022年綿陽米粉產業協會和三臺縣平強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共同在三臺縣新生鎮建設了綿陽米粉專用原料基地,在當地大力推廣種植Q優12米粉專用稻。
據統計,綿陽米粉加工相關企業有30多家,規上企業20余家,年加工稻谷40余萬噸。長期以來,制作米粉用的大米,品種雜且都是以陳化糧為主,專用大米不足10%,無法保障米粉的品質。
新生鎮今年劃出3000畝核心示范區,全鎮半數水田改種該品種。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宋才剛透露,“9月收割后將直供本地加工廠初加工,目前,已與全市30余家米粉企業簽訂原料訂單。”
此外,依托“企業+基地+集體經濟+農戶”模式,平強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在三臺、梓潼、游仙三地推廣種植2萬余畝。該公司副總經理康文興介紹,從供種、技術指導到社會化服務全鏈條護航,在收購方面,公司實行訂單收購,優于一般稻谷均價統一進行收割。
綿陽米粉產業協會副會長于廷高表示,Q優12米粉專用稻能夠達到適合鮮米制作米粉要求,營養更豐富,口感更好。通過大力推廣發展米粉專用稻的意義,實現米粉原料本地化、專用化、品牌化,進一步提升綿陽米粉的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夯實綿陽米粉百億產業集群基礎。
據悉,我市規劃未來3年建成20萬畝種植基地。隨著原料專用化、加工標準化、品牌矩陣化的產業閉環形成,“一碗米粉”正蝶變為產值超百億的特色經濟引擎。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