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化落實新課標理念,助力教師專業成長,近日,綿陽市德政街小學組織數學教師團隊赴重慶參加了以“名師引領促成長,學思踐悟啟新程”為主題的“第二十屆名師優課——新課標視域下全國小學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會”。本次培訓聚焦"國數課"創新實踐,搭建與全國教育專家對話平臺,為課堂教學改革注入新動能。
在為期兩天的學習中,德政街小學教師深度觀摩華應龍、儲冬生、鄢曉欽等特級教師的示范課與專題報告。從《中國脊梁》的思政融合到《探問百星飛天》的數據家國情懷,從《“數”說哪吒》的傳統文化浸潤到《干支紀年法》的跨學科探索,每堂課都彰顯“國數課”的獨特育人價值。教師們全程專注記錄,圍繞課程設計、思政融合等維度展開熱烈研討。
向春林老師表示,此次學習為教學實踐開啟新視角。未來將深挖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融合古代數學典籍、現代科技成就等素材,設計更具思辨性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社會,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讓愛國情懷在理性思維培養中自然生長。
李竹雪老師表示,鄢曉欽老師《數說重慶山火》中“沒結果是最好的結果”這句話令人深思。數學教學應摒棄結果焦慮,重視探究過程的價值。初步估算雖難精確卻培養全局觀,無解問題反而可能催生新工具,這正是數學教育的深層魅力。
雷麗老師表示,華應龍老師《中國脊梁》以科學家年齡差計算為切入點,通過限時心算、算法探究、錯題修正三個環節,在"科學家如何用數學解題"的情境中,巧妙融合科學精神與數理邏輯,構建起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育人橋梁。
周苗老師提出,初識"國數課"深感震撼。這種以數學為載體的愛國主義教育,需教師具備跨學科視野與深厚文化積淀。華應龍老師"祖國需要,我們就去教"的教育情懷,將成為我終身追求的教育境界。
熊婉欣老師表示,“國數課”創新踐行新課標要求,將數學教學與愛國教育有機融合。教學素材可源于歷史事件、山河地理等,通過精心設計讓數字承載文化意蘊,呈現既有學科深度又具育人溫度的課堂。
馬憲語老師提到,此次培訓實現了教育理念的革新。從《數說哪吒》的趣味搭配到《干支紀年法》的文化解碼,讓我深刻體會到數學課堂應是知識傳遞、文化傳承與價值塑造的三維融合,這正是“國數課”的精髓所在。
教育之路永無止境。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研修為教師專業發展注入新動能,學校將持續推動"國數課"理念在日常教學中的實踐探索,助力學生以數學眼光觀察世界,以家國情懷擔當未來。教育是向美而行的遇見,成長是永不停歇的遠航,德政街小學教育人始終步履堅定,行走在育人探索的道路上。
?。R憲語 黃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