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忙的騎手就像都市里的精靈,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為我們送去生活的便利,但配送過程中有時也會因為停車、門禁、找路、就餐等,遭遇各種不便。眼下,這種情況正在改變。
“以前進小區到處亂轉,現在只要在小區門口地圖上一查,很快就找到了!”5月8日,綿陽城區華潤中央公園小區門口,美團騎手陳淳在完成訂單時的感慨,道出了綿陽諸多小區的變化。
記者從綿陽市住建委了解到,目前全市已有160余個小區加入“騎手友好社區”打造,從助力配送“最后一百米”的精準提速,到愛心驛站的貼心服務,再到鼓勵騎手參與社區治理,從“過路客”變成“新鄰里”,在這場關于尊重與關愛的社會實踐中,綿陽正用系列創新而務實的舉措,書寫著一場溫暖之城的“雙向奔赴”。
走心
節省30%時間
揭秘“騎手友好社區”配送提速之道
“現在進小區刷臉通行,公共充電樁隨到隨用,我一天能多跑十幾單呢!”近日,在梓潼縣翡翠瀾灣小區,外賣騎手張師傅談起配送環境變化時頗為感慨。對騎手來說,時間就是收益。從進入小區到準確送達,最后這一百米配送距離,可能會因為停車、門禁、找路等原因,費時又費力。
聚焦騎手群體反映的痛點,今年,市住建委在全市推行“騎手友好型社區”行動,為外賣騎手加快開辟“無障礙綠色通道”。
“我們通過三大改造,節約了騎手大約30%的時間。”5月8日,記者跟隨華潤中央公園小區物業負責人吳昭,感受到了新變化:大門外統一規劃停車區,方便騎手停放;小區門口,樓棟平面圖實現路徑可視化,當前位置在哪,要去幾棟送餐,哪條路最近,一目了然;門禁簡化訂單核驗流程。保安趙樹君補充道:“現在騎手只需出示最新訂單,幾秒鐘即可完成登記。”
面對山地小區特殊地形,奧林春天小區物業正與業主、快遞公司協商,計劃在無人值守的便民通道錄入騎手信息,同時增設臨時停車區。“騎手可刷臉抄近道,預計節省七八分鐘繞行時間。”物業公司負責人楊志說。
“將持續優化全市小區對騎手的門禁管理。”市住建委物業管理科負責人劉超說,在充分尊重并征得業主同意的基礎上,探索對騎手的快速識別登記,有條件的小區,規劃騎手臨時停車區,設置清晰、醒目的指示牌,為騎手提供指引,幫助騎手精準提速。
暖心
8平方米愛心空間
打造騎手的“第二個家”
“騎手友好社區”的關鍵詞是“友好”,除了暢通配送“最后一百米”,不少小區還在積極打造愛心驛站、騎手之家,為騎手營造暖心、友愛的工作環境。
走進華潤中央公園小區“愛心驛站”,京東兼職快遞員露女士摘下頭盔,額間涔涔汗珠見證著午前配送高峰的忙碌。驛站工作人員立即遞上冰鎮礦泉水,這個由快遞收納室改造的8平方米空間,配備充電設備、應急藥箱、雨傘等物資,墻上“感謝你們奔波在大街小巷,讓城市生活更美好”的標語格外暖心。
“大家累了都可以到這休息,喝口熱水,為手機充電,這是愛心藥箱,有防暑藥,下面有雨傘,外面還可以給電瓶車充電。”工作人員為露女士講解著這里的各種“友好”配置。
“細節暖心,我們感受到的是這座城市為打工人帶來的溫暖。”露女士開心地告訴記者。
眼下,“渴了能喝水、傷了能包扎、累了能休息”的服務理念正在全市小區鋪開。奧林春天小區設置休憩涼棚,兩名小哥正坐在凳子上喝水,保安師傅搬來電風扇,及時送上涼風;梓潼縣29個小區利用黨群服務中心打造驛站,部分站點增設餐食加熱、法律咨詢等特色服務,構建起縣城“15分鐘暖心服務圈”,當地還計劃將“騎手友好社區”建設納入老舊小區改造范疇。
在市住建委發布的相關通知中,記者注意到,積極鼓勵小區整合空間資源,配置微波爐、飲水機等設施,并鼓勵有條件小區增設閱讀角、活動室等。
飯點時正是騎手最忙碌的時段。為此,市住建委還積極協調社區食堂推出針對騎手的錯峰特價營養套餐,為城市中車輪上的“擺渡人”提供更好的就餐環境。目前,該模式已在臨園路東段等部分社區試點。
用心
從0到N,從“過客”到“家人”
探索騎手參與社區治理新路徑
與此同時,綿陽還積極倡導走街串巷、聯通萬家的外賣騎手參與文明勸導、隱患排查等社區事務,鼓勵新就業群體從“城市服務者”轉變為“治理參與者”。
在奧林春天等小區,物業還會定期邀請騎手平臺公司,召開懇談會,吸納騎手參與小區治理事務。在梓潼縣,當地由外賣騎手組成的社區流動網格團隊,今年已累計協助解決機動車亂停放問題132件,發放反詐宣傳單4200余份,實現了“以服務換服務”的良性循環。
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將鼓勵和引導騎手參與小區治理,通過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提升居民安全意識,上報隱患問題,助力社區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在將騎手納入基層治理新力量過程中,探索“共治積分”制度,騎手可通過參與社區服務兌換生活福利,推動新就業群體轉化為治理生力軍。
多方共建,讓城市“騎”樂融融。在這場溫暖的雙向奔赴中,綿陽正以160余個小區為支點,搭建“效率提升-暖心關懷-治理賦能”的三維體系,加快構建騎手群體“進得來、留得住、過得好”的城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生態,為城市的發展注入更多人文關懷。
(涪江觀察記者 蘭建春 劉曾太 劉晏男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