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龍,氣宇軒昂,是中華民族的吉祥圖騰,也是中華民族精氣神的象征,更是凝聚中華民族情感的媒介。綿陽,建城兩千多年來,綿延不息,蓬勃向陽,龍的傳人的自信與勇氣滿滿。這里有李白、歐陽修的筆走龍蛇,更有“兩彈一星”元勛的龍驤虎步,還有歷經千年沉淀下來的龍文化!“學習強國”綿陽學習平臺推出《龍年綿陽“尋龍記”》專欄,一起來尋龍!愿你龍行龘龘,前程朤朤!
制圖:蒲敏 駱曉菲
老馬“龍抬頭節”
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二,是老百姓俗稱的“龍抬頭”,又稱春耕節、春龍節、農事節等。在農耕文化中,這天標志著春耕的開始。
在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老馬鎮,每到這天都要舉辦“龍抬頭節”,來自四面八方的群眾一起迎龍求雨,祈盼豐收。
老馬鎮“龍抬頭節”儀式感滿滿,首先要進行請龍儀式。村民們穿著盛裝,聚集在老馬鎮龍頭山山頂,在金色龍頭前高喊請龍祝詞:“請龍咯!請龍咯!”在“請龍”呼聲中,8名村民抬起碩大的金色龍頭,走在巡游隊伍前,沿龍頭山至老馬場鎮進行巡游,祈盼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倉滿廩實。
活動期間除了有民間的獅燈、龍燈等民俗表演,還有以農耕為主的集市,即商人們把春耕急需的農具、農資拿到龍頭山下進行交易。
據了解,當地的“龍抬頭節”起源于唐朝,唐代詩人李商隱曾來到老馬鎮,并寫下了美麗的詩句:“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該民俗活動傳承至今,已入選綿陽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三臺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來源: “學習強國”綿陽學習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