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反映,綿陽經開區三江閘壩公園停車場實際收費價格高于公示價格,隨后記者驅車進入該停車場。
按照現場收費公示牌價格:起價5元/3小時,3小時后每1小時增加1元。記者停車時長2小時52分鐘,按公示應收費5元,但實際系統計價收取7元。
對此,車主們認為,“哪怕你一個小時10塊錢,明碼標價,我愿意消費我就來。標一個價實際是另一個價,那就涉嫌欺詐。”
現場兩名停車管理員表示,前不久,公司對停車價格進行了更改,現在的收費沒有問題。“是公示牌寫錯了,收費沒問題,我們現在是1小時內5元,1小時后每1小時增加1元。”管理員告訴記者,更新后的價格公示牌很快就會換上,“大概明后天就做好了。”
至此,事件似乎畫上了句號,但隨著進一步調查,“劇情”迎來了“反轉”。
根據《綿陽城區政府定價管理的公共停車場停放服務收費方案》,公園停車場小型、中型汽車的收費標準是:起價5元/3小時,3小時后每小時加收 1 元。經開區發改部門也證實,三江閘壩公園停車場的公示價格符合文件要求。也就是說,實際收費有問題。
隨后,記者采訪了停車場運營公司負責人晏世杰,對方堅稱,是系統故障導致多收費。而對于管理員稱公司更換價格的說法,晏世杰解釋,管理員不涉及系統操作,不了解真實情況。
那么,究竟是“系統故障”還是“人為操作”?經開區市場監管部門的執法人員隨即進行了現場取證,并前往停車公司調取了后臺數據,發現從2024年11月5日晚上9點后,就出現了多收費用現象。
“實際收費超出了公示價格,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至于多收費用是主觀故意還是機器故障,要經過我們進一步調查后才能確定。最終將根據調查結果,依法依規做出相應處置。”綿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經開分局塘汛市場監管所所長賈偉表示,今后他們會加大檢查頻次和巡查力度,盡量避免此類事件再發生。
現場,停車場運營公司負責人晏世杰表示,已經更正了系統設置,并承諾立即退還多收費用,“大概是3500多元,我們將聯系車主,并在停車場張貼通知,進行退費。”
采訪結束后的第二天,記者收到該公司發來的退費明細,多收費用正陸續返還。
記者手記
三個月時間,多收費現象持續發生,竟無人察覺。到底是人為故意還是系統故障,雖然未有定論,但即便只是“系統故障”,也暴露出運營公司既沒有定期對收費數據進行核對審查,也缺乏對系統運行的有效監控。倘若不是群眾反映,這種違規收費的現象還要持續多久?
如今,智能停車收費系統愈發普及,大多數受訪者也表示,日常繳費不會仔細核算價格。倘若缺乏有效監管,一旦系統出現故障或被人為惡意操控,公平的消費環境又從何談起?
別當“蒼蠅腿”不是肉。據不完全統計,綿陽主城區智能收費停車場共計899個,泊位超24.3萬個。因此,無論是運營公司還是監管部門,都應與時俱進,通過技術完善智能停車場監管手段,而不是等到群眾反映,才后知后覺。
歡迎大家通過評論區或撥打熱線電話0816-2400000提供新聞線索,我們會及時跟進關注。
(辣1度報道組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