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充市博物館內一外形神似奧特曼的陶俑不僅吸引眾多市民和游客,還引來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新華社微信公眾號等媒體紛紛報道,讓南充市博物館館藏文物“火”出了圈。
4月7日,記者獲悉,日前,南充市博物館迎來一波“上新”,橋形幣、紅陶舞俑、雞心銅鏡等文物等著廣大市民和游客打卡。
趣:“上新”文物造型獨特奇趣
形如鐮刀、酷似古磬的青銅貨幣你見過嗎?在此次南充市博物館“上新”的文物中,有這樣一款橋形幣,它是戰(zhàn)國時期的一種金屬鑄幣,因形狀呈拱橋狀,得名橋形幣。
戰(zhàn)國橋形幣。
據了解,戰(zhàn)國時期,青銅冶煉技術取得了很大進步,鑄造工藝也日益成熟,這為鑄造新的貨幣提供了技術支持。在南充市博物館內展出的戰(zhàn)國橋形幣,便是這一時期技術進步的一個體現(xiàn)。廣大市民和游客可通過實地參觀,近距離感受這件千年瑰寶的魅力。
近段時間,外形神似奧特曼的漢代陶俑走紅網絡,在此次“上新”的文物中,館內又新亮相了一些陶俑。如出自漢代的撫琴俑、舞俑,泥質均為紅陶。撫琴俑頭部微微上揚,呈盤坐撫琴姿勢,自帶“傲嬌感”。舞俑身子微側、一手在前“舞動”的姿勢,看上去仿佛在說:“您往這邊看。”
漢紅陶舞俑。
在該博物館內的“宋人風采”展出區(qū)域,出自宋代的各個陶俑吸引了一大批市民和游客的目光。記者看見,“灰陶執(zhí)扇侍俑”身著長袍,胸前環(huán)抱著形似花朵的扇子,再配上“一臉嚴肅”的表情,看上去自帶“萌感”。“男牽馬俑”的泥質也為灰陶,整體造型為一位馬夫頭戴冠,上身穿圓領窄袖衣,立于馬一側,一手牽馬,一手叉腰;一匹馬站立,雙目凝視遠方,背部有鞍飾。一人一馬,配合默契,頗有“最佳拍檔”風范。
宋灰陶執(zhí)扇侍俑。
宋灰陶男牽馬俑。
此外,此次“上新”的還有同樣出自宋代的灰陶青龍、灰陶朱雀、灰陶羊等文物,因精致的雕刻造型頗受市民和游客喜歡。“這款青龍看起來很可愛。”來自成都的游客顧敏說。
多:古人用過的銅鏡款式多樣
銅鏡是中國古代用于照容梳妝的主要用具,從新石器時代晚期直到清代綿延使用了近4000年。此次南充市博物館“上新”的文物中,一些宋代銅鏡令人眼前一亮。如宋菱形銅鏡,整體為青銅材質,鏡邊呈八瓣菱花形,鈕為圓形。其背后紋飾以纏枝花草為主;宋葵形銅鏡形態(tài)獨特,整體呈葵花狀,中心有小球形鈕裝飾,背后也有紋飾加以裝飾。
據悉,宋代銅鏡的形制以多樣化著稱,除頗為流行的圓形、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外,亞字形鏡顯著增多,又創(chuàng)新了帶柄形、長方形、雞心形、盾形、鐘形、鼎形等。此次還“上新”了一款雞心銅鏡,它的形狀類似于雞的心臟,整體看起來講求實用,對鏡背紋飾沒有刻意追求精美。
除此之外,南充市博物館此次還“上新”了一款漢八雀規(guī)矩銅鏡。“古代銅鏡,鏡紐較大,多作半球形,紐座外有方欄,實為古代六博局紋。”南充市博物館內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規(guī)矩鏡因其鑄造雕鏤都非常精細規(guī)矩,鏡紋有規(guī)則的TLV形裝飾格式而得名,也被稱為TLV鏡。
漢八雀規(guī)矩銅鏡。
在這類銅鏡上,一般都用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圖案作裝飾,所以稱為規(guī)矩四神鏡。同時,鏡緣上也有著復雜的裝飾,常見的有鋸齒紋、卷云紋或卷草紋等。記者從漢八雀規(guī)矩銅鏡上看見,該銅鏡方紐座、八乳丁,由于方與圓的對比,形成了一個優(yōu)美的圖案結構,看上去精美十足。
南充市博物館創(chuàng)意體驗社教活動現(xiàn)場。本組稿件圖片均由南充市博物館提供。
“此次我們共上新了20款文物,現(xiàn)有館藏文物達3400余件(套)。”該工作人員說,南充市博物館作為南充市首個集常年展覽、靈活策展、休閑旅游、文化傳承、文博研究、學術交流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歷史博物館,不僅設有“嘉陵長歌”“尋夢三國”“歲時淳風”“崢嶸歲月”“綢都風韻”等展廳,還展出了周虎紋斧形銅鉞、南宋鍍金花卉紋銀盤、宋龍泉窯鬲式爐、東漢鎏金負罐銅鳥等跨越歷史長河的藝術瑰寶,歡迎廣大市民和游客前來參觀游玩。
(來源:南充市融媒體中心)